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就业是家事,更是国事,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DeepSeek也会同意——就业是大事、人生大事。
吕端大事不糊涂。大事面前,需要如临大敌的重视、如饥似渴的挖掘、如坐针毡的思考、如履薄冰的践行,再加上如虎添翼的运筹,才有可能如愿以偿地写入自己的大事记。今年2月以来,各高校相继发布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,“就业大事记”显示:求学深造是本科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,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当地、奔赴基层就业创业,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。随着2025年研考分数和国家线的公布,“高校就业票房”能否像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一样创造记录还有待检验,但,有一点可以肯定:就业关,是值得我们保护的“陈塘关”。
保护就业,就是保护千家万户的“饭碗”。社会必然有分工,职业永远有分类。这一点,马克思在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里早就有了观照。当前,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,是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。全社会都要共同过好这一关,有效破解“有活没人干”“有人没活干”的问题。高校必须入场,适应就业环境,提升就业能力,为未来积累长期发展能力。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的,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,“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,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,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”。其实,新质生产力的提出,为改善就业供需关系已经提供了更多可能,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出新的方向:一方面,教师侧要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经历、经验、耐心、资源优势在课程、专业、学科育人中融入就业育人要素,成为学生的“首席生涯导师”;学生侧要深入企业行业了解社会现实,在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做好个人定位,调适短周期就业预期,谋划长周期的生涯发展,缓解就业焦虑,减少择业摩擦,稀释就业风险。
“历史的道路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”。就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风顺的。12年前,东林学子参与组建的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扎根山区、坚守理想、奉献青春的先进事迹,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,给浮躁的社会注入沉静的心态和人格的韵味,也为广大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,“到基层去,到西部区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作出了东林表率。大事必作于易,难事必作于细。在今天这样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下,你作出考研、考公、创业、出国深造、基层就业的选择与12年前那拨东林青年同样出彩。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绝非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托词。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对得起头上这顶“新时代帽子”,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。
近日,人工智能专业搅热就业市场供需两端。华为、字节跳动、宇树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企业纷纷发布薪资待遇可观的AI岗位招聘信息。智联招聘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春招首周,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.4%位居行业第一,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.6%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。专家表示“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将对就业带来三个层面的影响——从基础层面看,通用大模型带动高端研发、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建设相关岗位兴起;从中间层面看,行业垂直模型在细分行业中推动岗位升级;从个体层面看,进一步拉动个体创业与灵活就业,加速创新岗位的涌现。”此情此景,像哪吒横空出世一样。很明显,5000多年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给足了“春天里的哪吒们”土壤、信心和马力,包括正在就业路上踩着风火轮的你。
春风如贵客,一到便繁华。在这个蛇行千里、温暖可期的春天里,就让我们写好就业故事,一道变繁花吧。